⭐ 為什麼有人看論文快,有人卻很慢?
#如何搜尋文獻 #論文該怎麼找
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,制訂 guideline,有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?
⠀⠀
為什麼有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,一年發表 10 篇 meta-analysis,但有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?
⠀⠀
如果帶著「我要發表 meta-analysis」的目的,論文該是怎麼找、怎麼瀏覽、怎麼篩選,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,又該如何精讀?
⠀⠀
⠀⠀
【📣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】
⠀⠀
不需要 IRB 且免收案,無資源、沒經費、零基礎也不怕!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,meta-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。
⠀⠀
▶️ 【年度回顧】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,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!
⠀⠀
▶️ 2021 年 4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6 篇發表,其中 11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!
⠀⠀
足見好工具在手,發表論文並不難。
⠀⠀
⠀⠀
⭐️ 高手看 paper 和你不同的原因?
⠀⠀
論文是作品,得讀沒錯;但更重要的,是你帶著怎樣的「目的」去讀這些作品。
⠀⠀
要晨會報告,讀的重點是,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,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。
⠀⠀
要整理 guideline,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、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。要發表 meta-analysis,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、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。
⠀⠀
甚至,同是實證,要做 EBM 競賽,與要發表 meta-analysis,所閱讀的重點,也有所不同。
⠀⠀
缺乏這種「目的」感,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、鉅細靡遺的讀,自然速度就慢,而且連重點都抓不太到,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,品質不佳,甚至半途而廢。
⠀⠀
這堂課,#曾秉濤醫師 將與你分享,如果帶著「我要發表 meta-analysis」的目的,論文該是怎麼找、怎麼瀏覽、怎麼篩選,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,又該如何精讀?
⠀⠀
⠀⠀
⭐ 一年發表 10 篇 meta-analysis 的好手,帶你學!
⠀⠀
#曾秉濤醫師,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,已發表超過 50 篇 meta-analysis 論文,並組成研究團隊。
⠀⠀
⠀⠀
🚩一無所有的新手,也能闖出有論文的未來。
⠀⠀
在防疫的日子裡,論文越早做好準備,發表事半功倍,拚出自己的學術成績!
⠀⠀
8/22(日)統合分析工作坊
https://meta-analysis.innovarad.tw/event/